(相关资料图)
交汇点讯 “老肖一个电话,我就来帮忙了,工资200元一天,还包顿午饭。”5月,正是给翠冠梨、水蜜桃等果品蔬果、抹芽的关键时期,将直接决定果品成熟后的口感和品质。这段时间,年过70的金村村民陈保华,常常出现在肖坤经营的200亩家庭农场里。
陈保华懂技术,之前也在村里承包了20余亩土地搞种养殖,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。上了年纪后,他才逐渐把事业交给儿子,自己在家享享清福。虽然每月可以领到近2000元的退休金,但他觉得,到肖坤这里帮忙,既能赚钱,又能在一起唠唠家常,交流农场经营的新思路,何乐而不为呢?
得益于活跃的村级经济,金村村民只要想挣钱,出门就能找到活干。例如,大家既可以在农田果园里打工,还可以就近到“家门口”的工厂里上班,选择性很多。
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,金村还素有“针织乡村”的美称,115家工业企业中,八成以上是纺织企业,针织服饰、工艺编织帽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,其他还包括开发电梯配件、金属光亮管、太阳能产品配件等绿色产业,年工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。
从最初的一两台设备,到年销售破43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,张家港市天力达机电有限公司落地16年来,优先录用本村人,并畅通晋升渠道,普通车间工人起步的陆金花,便是靠能力走上了管理岗,现担任生产计划部主管,负责订单分配和车间协调。
“家门口就业,幸福感更强。”返乡工作的7年间,陆金花看到了村里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的力度,也见证了村容村貌越变越好,企业用上新设备产能越来越高,不禁感慨:当初的决定没有错。
“乡村振兴,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腰包更鼓、生活更美好,最关键的就是抓住就业,好好谋划,为农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好环境。”金村村党委书记朱建江说。
尽管村民收入还不错,但金村却仍不满足。为了提供更多就业选择,让村民在增收致富上更有盼头,眼下,村里正拓展新的门路,以“1926园茂里”为主线,串联王家花园、金村老街、红堡点位等资源,规划建设“1926红色旅游区”,打造沉浸式党性教育基地,同时对古街进行文商旅改造,布局食宿配套等,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。相关基础工程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。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徐瑞雅
编辑: 李仲勋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世界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